e化專欄 more 市場行銷 營運管理
|
 |
 |
 |
針對中、大型商圈建立e化服務的入口網站 1.實體集市 2.商品館 = 實體集市 + 供應需求端的分類 3.Mall 集市行銷的e化策略 3-1.e化商圈 3-2.e化工作平台 3-3.商品e化平台 3-4.共同行銷 3-5.滿足消費者的資訊需求 4.集市行銷的目的 5.集市的e化結構 6.集市行銷的共同e化服務機制
1.實體集市 不論是夜市、百貨公司或是賣場,甚至是某一條家俱街(書店、家電、老街...)都是採用集市的競合關係。它切入某個市場領域,可以讓供應多元化(廣度或是深度),這種經營模式使得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包括樣式、功能、價格、服務,並藉此刺激不同的消費層次,同時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更重要的是,經由集市讓供應商的業績能夠超越相同專營或專賣的業績標準。
2.商品館 = 實體集市 + 供應需求端的分類 即使在切入某個市場領域下,商品仍具有不同的特性,消費者仍有各自不同的消費標準。實體市場需要考慮動線規劃,供需兩端皆需考量,才能有效增加供需兩軸的交集點,這條交集點產生的動線讓消費者接觸某一類型的商品,並刺激消費。
3-3.商品e化平台
 整個e化商圈的商品,經由商品分類產生商品館以利聯合展售、聯合接單。 商品館是根據消費需求的差異所產生的,因此規劃不同的商品館來滿足不同的消費領域,相同的商品館內有來自不同供應商所提供的商品,讓商品的選擇可以更多,讓在這個消費需求可以在此完成。
3-4.共同行銷 創造幾何級數的共同網路行銷。
 ◎業者所需求為:建立知名度、商品廣告、e化管理、網路服務窗口、集結人氣與消費、共同行銷。 整合整個e化商圈內,所有供應商所建立的專業資訊與商品服務,同時由系統自動產生兼具入口站與內容站特性的網站,提供導覽、分類與檢索的即時資訊,給廣大的網路使用者。
4.集市行銷的目的 集結人氣、專業權威、聯合展售、聯合接單、共同行銷。
5.集市的e化結構 自訂供需市場策略、專業分工授權管理、自主管理。
| | |
3.Mall 集市行銷的e化策略
3-1.e化商圈 3-2.e化工作平台 3-3.商品e化平台 3-4.共同行銷 3-5.滿足消費者的資訊需求
3-1.e化商圈 將實體集市的各個獨立事業體e化,並集中在某個網站,增加網路通路。 實體業務的推陳出新,必需配合反應在網路上,保持e化與業務同步進行。
3-2.e化工作平台
 e化需由原業者執行,才能創造網路展售的效益。 e化的作業必需簡單而且快速,業者才能輕鬆上手,網站的後端管理工具,應由專業的程式設計公司負責。 這個提供e化作業的網站,我們稱為e化工作平台。
3-5.滿足消費者的資訊需求 不斷地吸引此「需求領域」的讀者,有效的達成資訊行銷的目的。
◎消費者需求:利用本站掌握某個市場領域的各種即時資訊。
 如果建立一個光只有商品而沒有相關專業資訊的網站,那麼這只是建立一個購物站,一般對購物網站而言,它的成敗關鍵是網站知名度與價格因素,並且很可能成為同質性商品的比價網站,終究淪為削價競爭的狀況,這應該不是集市行銷的優勢。
還好,消費者上網並不只是為了消費商品而已,集市的店家有的也不只是商品廣度與深度的優勢,還有比一般人更多、更豐富的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術,只要展現三成的功力,即可產生吸引力十足的情報資訊,提供市場上某個特定「需求領域」的專業需求,加上有系統的分類,可以形成內容網站,建立專業的權威性,並不斷地吸引此「需求領域」的讀者,有效的達成資訊行銷的目的。 KM知識管理平台
6.集市行銷的共同e化服務機制 6-1.eUnit e化單位: 6-2.資訊流節點佈置: 6-3.資訊發行程序: 6-4.線上銷售程序:訂單→付款→收款→出貨→庫存→更新→拆帳→月結→銷售月報→上下架→結案. 6-5.實體商場e化資源整合.
|

Tags
| 商品e化平台 , 網路通路 , 網路行銷 , 資訊流節點 , 入口網站 , 線上銷售 , 效益 , 專業分工 , 授權管理 , 行程 , 接單 , eUnit , 集市行銷 , 知識管理 , KM , 供需 , 後端 , 機制 , 出貨 , Mall , 訂單 , 工作平台 , 結構 , 工具 , 程序 , 程式設計 , 整合 , 分類 , 自動 , 服務 , 系統 , |
作者管理 介紹說明編輯 | e化專欄分類編輯 (集市平台|E化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