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類
(8)
專業人士類
(14)
企業類
(12)
市場行銷類
(13)
門市類
(8)
設計類
(10)
系統類
(20)
主機類
(7)
基礎類
(33)
管理類
(27)
程序管控類
(14)
業務服務類
(34)
營運管理類
(16)
研究發展類
(32)
系統管理類
(48)
技術支援類
(36)
知識主題
規劃
設計
管理
資訊
工作平台
網路主機
客戶支援
outside
2021年三月05日(五)17:17
前線網路科技 知識管理系統
Keep it Simple and Smart
E化組織
•社團經營者的權力與控制
管理
>
E化組織
網站規劃
模板設計
資料結構
E化組織
營運檢討
金流
物流
評估表格
E化策略
網站行銷
線上交易
FAQ
•
KM知識管理分類
(site map) 前線網路科技
e化平台
建站服務館
KM知識管理
前線網路科技
E化組織 Documents:13
回上一頁
1 E化組織 (13)
1-1
社團經營者的權力與控制
1-2
建立社團-組織型網站的問題點
1-3
成員集結-自助式的效率組織法
1-4
專家組織型網站的新聞專欄由會員協同發佈
1-5
一天即可建立完成-以美國總統大選為範例
1-6
eRoom Module 一個類似模擬簡報室、VIP室、教室的網路空間
1-7
網站行動管理-Appoint and Empower
1-8
e通道聯絡人
1-9
智慧型網路系統-NA-CJ 結構化的授權管理模式
1-10
一.NA-CJ( 組織編制-需求領域)藍圖規劃(網站架構)
1-11
二.e化組織
1-12
三.NA管理員建立單位
1-13
四.eUnit各單位的工作平台-自主建站
Author:::
ab001
,
am104
,
as412
,
as999
,
at003
,
•
專家智慧型網路系統
ab001) >
介紹說明
> •
原出處
•
留言
•
KM知識管理
>
管理
>
E化組織
>
1-1•
社團經營者的權力與控制
社團經營者的權力與控制
從社區傳播的角度看數位時代的社團經營
作者:東華大學畢僑組長 須文蔚
作者:東華大學畢僑組長 須文蔚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 國立東華大學
http://www.ndhu.edu.tw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國立東華大學,空氣清新,景色秀麗宜人
壹、前 言
5年級生的社團經驗
● 科系不能自己選,社團可以
● 科系提供職業訓練,社團發展志業
● 科系教授知識,社團培養EQ
● 科系培養好職員,社團培訓領袖人才
數位時代的校園生活特質
● 電子佈告欄﹝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s, BBS ﹞上湧現無數的社群
● 缺乏人際互動之親身接觸
● 缺乏社群觀念
● 過渡強調自由忽略平等與秩序概觀
網路與真實生活的拉扯
● 電子佈告欄系統允許使用者自由上線互相溝通之特性,可帶給使用者高度之涉入感與互動性,遂逐步形成依各人興趣相投而組成之社群
● 其成本比一枝鳥槍的成本還要低,它可以把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個普通人變成出版商、現場記者、組織者、革命人士或教師。
● 電子佈告欄系統此一「電腦中介傳播」過程實則包含高度的社會功能,而且此功能涵蓋許多人際訊息,尤其是人們會藉此交朋友(McCormick & McCormick, 1992)。
● 7年級生還需要社團?
貳、社群、社團的真實意義
從社區傳播的角度觀察社群(community)概念之轉變社團
● 地理上的接近絕非必要條件
● 維繫其社群之力量係源於政治意識型態之對立?
● 來自相同之革命性主張
● 為了情感聯誼
● 為了擴大傳播效果
社區傳播概念下的社團
● 首重認同感
● 足夠的使用者在社團中進行長期且充分的公眾討論及情感交流
● 成員藉著社團交換訊息
從中獲取「社會支持」與「歸屬感」
甚至是「自我認同」
● 往往形成次文化團體
數位時代的社團疆界?
● 在電子佈告欄中,會形成一些依其興趣相投所組成的社群(Ogan,1993)。
● 特別在在台灣的校園內,電子佈告欄形成一種次文化體系(宋如瑜與高大威,1997),社群的聚集成為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
● 跨校社群輕而易舉,疆界隨之擴大?
志業影響力的層次差異--東部聯盟或是大學聯盟
爭取資源的差異--校刊或是社區報
參、社團的認同
傳統的社區論述
● 社區認同等同於社區意識(sense of community)
● 個人對於所屬社區所擁有的一種同體共感,亦即英文中的we-feeling
● 一旦擁有越高之社區關懷、社區認同、社區參與與社會親和力,則社區意識愈高,愈能凝聚社區(林瑞欽,1994)。
社團的認同
● 社團雖然是沒有實體的社區
● 維持社員認同感是建構社團之核心任務
● 藉由良好的人際互動模式增強認同
西方:人際關係
東方:人情與面子或是厚黑學
實體世界的認同基礎
● 面對面交往表達臉部表情
● 注視與觀察對方的眼神、姿勢、衣著
● 「非語言線索」(non-verbal cues)中透露著社會表現功能
數位時代的認同基礎
● 「電腦中介傳播」進行互動,無法注視與觀察「非語言線索」,因此其社會表現功能較缺乏(Walther, 1992 ; Lea et al.,1992)。
● 仰賴線上認同之資源,例如:電子郵件帳號、簽名檔、書寫風格、表情符號、個人網頁與自我介紹等線索,均能有效地維繫社群中的認同
● 畢竟基礎薄弱
● 充滿匿名與論戰威脅下社群認同維繫不易
社團的殺手--flaming
● 「論戰」(flaming)通常是指有敵意地,用語文攻擊他人的語文行為,包含咒罵、侮辱、誹謗和敵意的陳述等行為,均屬之
● 發動論戰者,張貼具有敵意、令人憤怒之文章
● 不少社團因為發生論戰
參與者使用誹謗、中傷等攻擊方式去破壞對立一方參與者的人格與可信度
使用褻瀆的言語、以傲慢的長篇大論相互攻訐,
忽略掉最初分歧的議題本身
造成分崩離析
化危機為轉機
● 論戰可以幫助社團定義自己的共同價值
● 在人們評估自我的主張與團體價值的一致性之後
促進人們結合的更加緊密
有時一些成員離開社團未必不好
肆、學生社團之權力與控制
權力重要嗎?
● 學生社團群向來以懷抱熱情著稱
● 在營造烏托邦的過程中,往往採取反傳統的態度面對權力與控制的
問題
● 輕蔑既有社團的權力架構
● 隱晦不談社群內既有權力分配的構造
數位時代的權力觀
● Lyotard(1995:340-341)所稱「社會電腦化」﹝computerization of society﹞的後現代狀況
去中心(decentralized)
非層級化(non-hierarchica)
實體世界的權力架構被描寫成僵直、封閉結構、全面計畫、中央權威及固定價值。
網路則提供了多元化、差異、曖昧、不完整、偶然及多重性(Kelly, 1998: 278)
權力與控制非常重要
● 和真實世界一樣,權力與控制早已轉換形式存在
舉例:一塊BBS的版上,掌握權力者
● 有監控已發表言論之權力,認可何人擁有發言權之權力
● 包括檢查人們正在說什麼的權力。
● 社團經營者的權力可型塑與支持某些社員,並且型塑與支持社團理念
權力結構設計
● 後現代結構
沒有權力大小之差異
也沒有層級的區別
● 現代性結構
編輯、選擇與淘汰的權力機制
權力運作多半由資深者任之
特別強調個人的信念,樹立社團風格
備受挑戰的社團權力架構
● 權力結構設計是否過於強調平等?
● 是否忽略了經營社群仍須有穩固的領導機制
● 高度去層級化造成的組織權力設計是否造成不穩定?
● 權利與義務之規範不清晰是否使組織成員要耗費更多精力進行溝通?
不可過度強調平等
● 在經營社群上強調平等固然重要
個人會基於公平心態(fair-mindedness)的考量而產生自發性的奉獻,以處理各種公共事務,
會視各事務相關群體(relevant group)的大小而配合他人,完成個人份內的責任
使群體的邊際效益大於個人支付的成本,以改善整體社區的生活素質。
● 反之,具有權力者,高談平等時,無非藉此更加鞏固其權力而已?
注意「去層級化」的問題
● 編制中也就缺少了正式、附有義務或規範清晰的網絡組織架構
● 沒有可資代表組織合法權力的領導核心,作為促進命令向下傳達,以及資訊向上傳播之通訊管道(Ahuja & Carley, 1998)。
● 沒有層級架構,軸心垮了,人就散了,組織也就面臨危機。
● Slevin(2000:98)的想法不謀而合,在強調去中心、去層級化與去權威的過程中,大幅削去了傳統的權力規範架構,連帶使組織中的包容與對話機制喪失
不可漫無邊界地談自由
● 在數位時代中,強調參與者可以暢所欲言,有高度的言論自由
● 如果沒有平衡的機制加以管理,賦予每個參與者責任,社群內不免發生爭執
● 義務不分明,多服勞務的人不免抱怨不斷,主其事者要花許多時間聯繫,難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 要能有效維繫社團,如非發展出高度理解與凝聚力的新交往模式,否則似乎還是必須思考權力配置的問題
伍、結語
重視社區傳播的架構
● 在台灣這個向來不重視社區媒體與社區發展的環境中,實體社會鮮少有穩固的社群建構模式供參考
● 要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學生社團在權力建構、認同感維持與全力配置都能四平八穩,自然顯得過於嚴苛
● 重新反思社區傳播的意義,發展出社團的溝通之道
重視社群的維繫
● 讓社團成為能夠提供溝通、社交與發表的良好園地
● 社群成員創造力不斷累積
● 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資訊,資訊吸引人,人又創造資訊。
● 際互動吸引人,更多的社團成員又創造更多的互動機會,如此良性循環,會使社團不斷成長。
重視權力與控制
● 社團經營者須細細經營人際關係,開創出社群間緊密的互動,
● 透過互動創造關係,藉由關係帶來認同
● 進而置入一個更健全的權力架構下,適當地建立組織層級
● 釐清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作者:東華大學畢僑組長 須文蔚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國立東華大學
作者管理
介紹說明編輯
|
KM
| next 1-2:
建立社團-組織型網站的問題點
sec
站內檢索
建站服務
所有
顧問諮詢eROOM
合作
留言
e化業務
e化專欄
互連
KM知識庫
最佳瀏覽模式 IE6.0以上版本 解析度1280X1024
設計:前線網路科技
KM+IWBS (知識管理系統+e化工作平台)©2021 areA